汕头大学精神卫生中心副主任医师李慧从医至今,开展心理治疗和心理咨询工作已有15年,有些年龄小的来访者亲切地称她为“博士妈妈”。身兼精神科医师和心理咨询师的李医生,最擅长“润物细无声”的诊疗方式。

 

李慧说,“助人者自助,在帮助别人成长的同时,我自身也不断‘升级打怪’。”由于育有两个儿子,作为一位母亲,她在临床上格外关注亲子关系、亲子教育、家庭关系对子女的影响。在李慧看来,“问题孩子的背后常常是问题家长,子女身上的问题往往反映出家庭问题。”

 

时至今日,在听过看过无数家庭的故事后,李慧说,“我很想跟家长们一起聊聊孩子如何健康快乐成长。”

 

 

“父母转变,孩子才会改变”

 

今年中考放榜后,李慧收到一条短信:“谢谢您!李医生,我的小孩考上了普宁最好的高中。”看到信息,李慧一时没反应过来是谁发来的。仔细想想李慧记起来了,发信息的人是普宁一位老师。


(李慧医生正在写病案)

 

原来2017年下半年,李慧被外派到汕头大学精神卫生中心医联体单位——普宁仁德精神病医院任医务科科长。除了协助院领导严抓医疗质量管理,落实各项医疗制度,做好重型精神障碍患者的救治等工作,李慧发现当地没有正规的心理咨询门诊,就率先在院内开展该项工作,填补当地的空白。

 

开诊不久就陆续有不少来访者前来咨询,其中青少年居多。“有一位妈妈带着儿子来问诊,男孩子当时念小学6年级,他的妈妈告诉我,儿子学习成绩一直非常优秀,到了六年级突然出现断崖式下滑,人也不爱说话了,干什么都提不起兴趣,不知道孩子怎么了。”李慧说。

 

后来在几次咨询后李慧了解到,这位男孩产生心理问题的根源在于其父母的家庭关系。他母亲是教师,高级知识分子,父亲做建材生意。多年来在男孩母亲的内心深处,并不认可两个人的结合。随着男方的生意越做越好,家庭问题逐渐凸显。男孩时常听到母亲抱怨和贬低自己的父亲,而对于进入青春期的男生,父亲身为“榜样”的作用尤为关键。慢慢地男孩产生了自卑,出现抑郁症状。

 

父母的教育方式不改变,孩子是不可能好转的。李慧说,“只要父母亲愿意做出改变,孩子的变化也会非常明显。为了孩子那位母亲主动做出改变,缓和与孩子父亲的关系,纠正两人错误的相处方式,最终的结果是喜人的。夫妻关系改善了,孩子的状态也逐步发生了很大的变化。” 

“我主张父母‘自私’一点”

 

 “我不主张父母亲太无私,我希望身为父母者都‘自私’一点,做60分父母刚刚好。”李慧说,我们常听父母对子女说“我一切都是为了你”“为了你我可以牺牲一切”。但其实孩子的心灵恰恰承受不了、也承担不起这样的重压,反而会因此而产生心理问题,父母首先应该做好自己。

 

 “有位高中女生曾经向我倾吐苦水,高三这年她妈妈每天坚持接送她上学、放学,晚上睡前还一定要帮她收拾书包。但事实上,这位母亲自己的工作非常忙、很辛苦,而她家距离学校也就10多分钟的路程。母亲的做法给女孩带来了非常大的心理压力。”李慧说,从她的角度来看,放学后走一走可以放松身心,尤其在高三课业繁重、缺乏运动的情形下百利而无一害。而母亲从节省时间的角度考虑,一定要接送孩子上下学,导致孩子非常反感,高考结束后对母亲的怨气很多。

 

李慧的大儿子从一年级开始就独立完成作业,因为在她看来,孩子的独立能力与学习成绩一样重要。从二年级开始,她儿子就自己上学放学,没有人接送。并且,她鼓励孩子从幼儿园时期就开始参与简单的家务劳动。因为参与家务劳动可以提高孩子的责任感,一个孩子学习成绩再优秀,将来在工作和家庭中没有责任心也是不会成功的。

 

 

学习成绩不是唯一评价标准

 

李慧有两个儿子,她的丈夫张印南医生正在执行援藏任务。她自己带两个小孩,却觉得并没有外人想象得那么辛苦。

 

“比如说我4岁的孩子,现在每天晚上我让他帮我一起煮饭、晾衣服,我们两个就像玩游戏一样。我说‘衣服洗好了,谁帮我去晾衣服呢’,小儿子就说‘我’。他拿衣服的动作很快,我挂上去的动作比较慢。他会说,‘你看妈妈,我比较快,你比较慢。’我就称赞他。”李慧说煮饭也是一样的,两个孩子争着帮她淘米、加水,按下电饭锅的启动键。

 

在李慧看来,孩子们在做这些事情的过程中获得了很强的成就感,会更有利于孩子的全面成长。因为学习成绩不一定可以一直那么好,当没办法保持时,孩子的自信心就会下降。因此,不能把学习成绩作为评价孩子的唯一标准,像动手能力、独立生活能力、交往能力、和家人友好相处的能力、感受幸福的能力等,都是非常重要的。